北京2022年冬奧會開幕在即,公司張家口賽區冬奧項目團隊在四年的時間裏,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秉承“綠色辦奧、共享辦奧、開放辦奧、廉潔辦奧”理念,圍繞“簡約、精彩、安全”的辦賽要求,以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積極投身到2022年北京冬奧會張家口賽區生態環境建設工程中,先後完成崇禮冬奧會“三場”區域綠化、崇禮城區至太子城冰雪小鎮生態風景廊道公園、崇禮北高鐵站周邊區域綠化等生態景觀項目的規劃設計工作,為賽區營造優美自然環境,繪製了綠色冬奧的景觀畫卷。
讓體育設施與自然景觀和諧相融——“三場”區域綠化
項目位於張家口市崇禮區古楊樹場館群——國家跳台滑雪中心、國家越野滑雪中心、國家冬季兩項中心等三個主要競賽場館周邊,總麵積約950畝。按照“生態保護—生態修複—生態發展”的規劃思路,依托科學合理的規劃手段,采用先進的生態修複係列技術,對“三場”區域土地裸露、植被斷裂、建設後恢複等問題進行係統治理和修複,發揮森林的生態與服務功能,構建可持續的近自然風景林,為冬奧會賽場營造良好的生態基底。同時將奧林匹克文化與崇禮地域文化相結合,真正實現“讓體育設施和自然景觀和諧相融,確保人們既能盡享冰雪運動的無窮魅力,又能盡覽大自然的生態之美”。
冬奧生態風景廊道公園——崇禮區至太子城冰雪小鎮沿線綜合提升
項目位於崇禮規劃“三溝兩城三線”最南端的馬丈子溝,西起頭道營村,東至太子城冰雪小鎮,全長約18公裏,總麵積約7500畝。近年來崇禮區大力開展生態環境建設,森林覆蓋率達到67%以上,但受當地自然條件和人為因素的影響,崇禮城區至太子城冰雪小鎮廊道存在植被破碎、邊坡破損、景觀單一及生物多樣性不足等問題。客觀存在的氣候幹旱、土壤瘠薄、土地鹽堿化等因素,給當地的植樹造林帶來諸多挑戰。此外,由於缺乏整體規劃造成廊道兩側局部林帶缺失、景觀單調等問題。隨著冬奧配套工程的陸續開工建設,公路拓寬、改線,配套管線的敷設、河流治理、村莊搬遷等對廊道生態環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擾動和破壞,需要在市政工程完工後及時對廊道生態環境進行係統性恢複。
設計團隊在崇禮林草、農業、水務等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對植被、水文等曆史數據及團隊現場采集的基地數據開展了係統性分析研究,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統籌山水林田湖草係統治理”為指導思想,利用無人機傾斜攝影、三維激光掃描、無人機搭載多光譜等數字技術,對廊道沿線山林、農田、河流、村莊等景觀要素進行統籌規劃和係統治理,整體規劃因山就勢分為四個景觀主題,分別是川林沃野、田園村舍、濕地淺灘、和山巒疊翠四大區段,打造“山、水、林、田”四大壩上風光體驗區。選擇適地性近自然植被開展景觀修複、濕地恢複、農田整理、村莊環境整治、慢行係統植入、遊憩配套設施的係統實施,形成涵蓋全視野、全要素、崇禮地域特色的生態風景廊道公園,有力提升了張家口賽區生態環境以及冬奧遺產的賽後利用,帶動當地的可持續發展。
崇禮北綠色生態門戶——崇禮北高鐵站周邊區域綠化工程
項目位於張家口市崇禮高鐵站周邊區域,總麵積約569畝。通過對崇禮高鐵站、富龍雪場、張承高速崇禮城區段、長城嶺公路沿線等區域進行生態修複和景觀提升,打造綠色生態門戶。
實現“全域不留白”——崇禮區轉枝蓮田園休閑康養小鎮環境整治工程
按照總體規劃,沿線5座村莊搬遷後總麵積約890畝,賽後建設文旅小鎮。為保證賽時景觀效果、節約建設成本和賽後土地利用,落實節儉辦奧,經過多次討論,最終決定采用近遠期結合、差異化實施的策略,將公路沿線村莊用地,按照規劃進行永久性景觀綠地建設。村莊內部搬遷後保留現狀植物的基礎上複墾為農田,與周邊農田肌理相融合。選擇複墾作物種類時,廣泛征求村委會、村民代表、當地農業專家意見,讓原住民參與到冬奧建設中來。選種的經濟作物可最大限度節約建設成本,又為村民帶來收益。將作物收割後保留部分枝幹,防風固土避免揚塵,同時也可快速形成有色彩有溫度的大地景觀。
科技創新為冬奧添翼——河北省科技廳科技冬奧專項課題
在兩項河北省科技廳科技冬奧專項課題的支持下,課題組對廊道開展了大範圍、係統化、多維度的數據采集,建立了廊道景觀數據庫,開發了多源多模數據的融合應用。在廊道中選擇濕地附近一片試驗觀測區,建設了智慧運維管理係統,數據實時傳送到雲平台,經過反饋分析可實現實時遠程控製灌溉養護,開展對後奧運時期的長期跟蹤與研究,為構建生物多樣性與人因工程角度的多樣性景觀提供可持續的基礎數據研究與科學評估。